《光明教育獎》表揚北馬10校 江美俐 李為全 吳維城 優秀教師
(威南25日訊)由全北馬最大的中文媒體光明日報首次推介的2024《光明教育獎》,共有10間學府獲得北馬區傑出十大學校卓越獎,而3名獲得北馬區傑出優秀教師精神獎者,分別是來自韓江中學的江美俐校長、大山腳日新國民型華文中學李為全老師,以及檳城鍾靈獨立中學吳維城校長。 北馬區傑出十大學校卓越獎得主是居林覺民國民型中學、檳城鍾靈國民型中學、北海鍾靈國民型中學、檳城鍾靈獨立中學、檳城韓江中學、檳城恒毅國民型中學、大山腳和平路中學、大山腳日新國民型中學、威南日新國民型中學和亞羅士打吉華獨立中學。 由光明日報主辦、培能學院冠名贊助的《光明教育獎》,是為表揚北馬中學(獨中、國民型中學、國民中學)以及私人機構為本地及國際學生提供教育機會的巨大貢獻。頒獎典禮是昨午在峇都交灣THE SHIP CAMPUS隆重舉行。 光明日報首席執行員謝進鏵致詞時指出,教育是一項重大的事業,它的成功依賴於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對於下一代的培養,家長們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學校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環境,而企業機構的推動和贊助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這就是光明日報舉辦《光明教育獎》的主要原因。 “光明日報感謝北馬區所有優秀的中學,為我們培養了許多優秀的學生,進而使他們能夠進入大專學院,接受進一步的高深教育,成為優秀的精英下一代,功不可沒。” 培能學院贊助50份獎學金 “我們感謝由拿督斯里趙文耀博士所領導及創設的Peninsula College培能學院的全情贊助這項富有義意的活動, 撥出50份獎學金于10間得獎學校,同時也撥出現金于3位對教育事業付出良多的優秀教師與校長。” 培能學院是一個精英教育集團,尤其是設立在峇都交灣的這一所擁有郵輪主題的學院,學術精湛,環境優美,這一座北馬唯一位于工業園內的學院,自4年前開院以來,已經培養了無數的優秀大學生,並且在畢業後馬上被工業界所吸收。 “作為媒體,我們深知知識的力量,也明白教育的重要性。通過設立《光明教育獎》,我們希望能夠激勵更多的學生追求卓越,鼓勵更多的教師奉獻智慧,並喚起全社會對教育的關注與支持。” 謝進鏵強調,光明日報作為一間文化企業機構,對于扶助教育工作,義不容辭。《光明公益金》在2008年所推動的《光明安學計劃》,至今已經邁入第16年。在這16年裏,通過這項計劃受惠的學生約有6500位,撥出的助學金總額約650萬令吉。 《光明公益金》從2020年開始在吉打推廣《光明安學計劃》,5年內共撥出了助學金總額超過100萬令吉,援助了超過1000名吉打華小清寒學生。 謝進鏵說,2024年《光明公益金》共撥出54萬5000令吉,全年按月援助檳州90間華小及吉打89間華小共545位清寒學生,這些學生分別是來自檳州315位及來自吉打230位。這筆助學金已經轉賬存入檳州及吉打各華小家協戶頭,再由家教協會每月提出固定的助學金額發放給受惠學生。 他強調,從光明安學計劃到光明教育獎,本報一直本持著“培養精英下一代,塑造美好將來”的遠大理念,為這個國家、民族培養更優秀的下一代。 黃漢偉:資助清寒生 光明點亮華教 檳州旅遊及創意經濟委員會主席黃漢偉行政議員感謝《光明日報》對華文教育的長期關注與支持。光明公益金發起的《光明安學計劃》更是讓檳城吉打兩州的華文小學,無數品學兼優的莘莘學子得以圓夢學堂,給予這些囊螢映雪、鑿壁偷光的優秀學子一個好好讀書的機會,點亮華文教育的希望。 “《光明安學計劃》這一義舉不僅是為貧困學子提供經濟資助,更是對教育事業的堅定支持,充分展現了貴報的社會責任感。” 他說,檳州政府同樣在支持華文教育不遺余力。自2008年以來,制度化撥款華校已風雨不改地進行16年,不僅為檳州的華文教育帶來了許多正向的改變,同時也大大減輕了董事會、家教協會和校方的財務負擔。 “今年,州政府更進一步將制度化教育撥款擴大至智能設備的添購,如安裝智能一體機及升級電腦設備等,以推動創新教育,提升教學質量。除此之外,州政府也支持州內增加華文國民型中學如恒毅分校、日新分校及益華小學遷校等。” 他表示,教育是社會進步的階梯,是檳州發展的引擎。學校和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更是創新思想的孵化器。他們為檳州培養了一代又一代的优秀人才,為我們的社會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活力。 “州政府始終將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确保我們的學校擁有最好的教育資源,為學生創造更好的學習環境,以培養出更多优秀的人才。同時,我們也呼吁社會各界共同參与到教育事業中來,為培養更多优秀人才,建設更加美好的檳州而共同努力。 吳浚豪:企業校園教育理念 PKT縮小學術與實踐差距 檳城培能學院副執行長(學術)吳浚豪指出, 作為PKT物流集團的教育總部,檳城培能學院肩負著為社會培養人才的重要使命。學院提供了各種課程,幫助學生掌握在當今競爭激烈的環境中取得成功所需的技能和知識。 “PKT集團獨特的 ‘企業校園’教育理念,將教育機構設立在工業區內或與工業設施緊密結合,這縮小學術學習與實際工作經驗之間的差距。通過這种方式,學生不僅能在理論學習的基礎上,直接接触工業環境,獲取實踐經驗,還能與行業專業人士互動,了解行業運作,甚至有機會參与實習或項目,從而提升就業競爭力。” “對于行業來說,這種合作方式也能培養出一批對行業運作和文化已有所了解的技能型人才,縮短他們進入職場后的適應期。教育機構與行業的緊密合作,有助于將學術課程與行業需求相結合,確保畢業生具備相關的技能和知識。” 吳浚豪提到,今天大家慶祝這些成就的同時,也要記住,教育是一輩子的旅程。作為教育工作者,老師們對學生的影響遠超出課堂,塑造他們的未來,幫助他們實現夢想。讓我們繼續努力,激勵和培養下一代,推動學習、成長和卓越的文化。 當天出席者有星洲日報北馬區高級經理兼光明日報高級經理洪葆岑、光明日報高級經理(廣告行銷)兼威省/吉南/北霹靂高級區經理柯忠辰、星洲媒體北馬區業務經理邱武才、PKT物流集團首席執行員兼董事經理拿督斯里趙文耀博士、檳城培能學院非執行董事依安法斯比博士、檳城培能學院學術服務副執行長陳耔全及檳威董聯會署理主席拿督斯里馬良生等。 …